当晨雾漫过田埂,草叶上的露珠凝结成细碎的冰晶,指尖触碰时泛起微凉的寒意,我们便知晓,寒露已悄然踏秋而来。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七个节气,寒露是深秋的序曲,更是自然向冬过渡的温柔注脚,它以 “露” 为笔,以 “寒” 为墨,在天地间勾勒出一幅清寂而丰盈的秋日画卷。​
  寒露的标志性物候,藏着自然时序的密码。古人将其概括为 “一候鸿雁来宾,二候雀入大水为蛤,三候菊有黄华”。此时节,最后一批南迁的鸿雁掠过天际,它们的鸣叫在澄澈的秋空里回荡,像是在与北方的土地作别;田间的雀鸟渐渐隐匿踪迹,古人便想象它们化作了滩涂上的蛤蜊,贝壳上的纹理恰似雀羽的斑斓,这浪漫的联想里,藏着对万物循环的诗意解读;而漫山遍野的菊花则迎来盛放期,金黄、纯白、浅紫的花朵缀满枝头,在清冷的秋风中散发着沁人的幽香,成为深秋里最动人的色彩。​
  相较于白露的 “露凝而白”,寒露的 “露” 更添了几分寒凉。此时昼夜温差进一步拉大,清晨的露珠在低温中易凝结成霜,农谚 “寒露寒露,遍地冷露” 便生动描绘了这一景象。在北方,田野里的作物已基本收割完毕,只剩下枯黄的秸秆在风中摇曳,农户们忙着翻耕土地、储存粮食,为过冬做准备;南方则仍是一派丰收的景象,晚稻进入灌浆期,饱满的稻穗低垂着,等待着农人弯腰收割,橘子树上挂满了橙黄的果实,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,空气中都弥漫着清甜的果香。​

菊花

阅读全文


 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,是传统的中秋佳节。此时正值一年秋季的中期,故而被称为中秋。在中国农历中,一年分为四季,每季又分为孟、仲、季三个部分,所以中秋也被称作仲秋。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、更亮,因此又被称为 “月夕”“八月节”。此夜,人们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,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。远在他乡的游子,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,所以,中秋又被称为 “团圆节”。
 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 “秋暮夕月” 的习俗。夕月,即祭拜月神。到了周代,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。会设大香案,摆上月饼、西瓜、苹果、红枣、李子、葡萄等祭品,其中月饼和西瓜是必不可少的。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。在月下,将月亮神像放置在月亮所在的方向,红烛高燃,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,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。切月饼的人要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,包括在家的和在外地的,切出的月饼不能多也不能少,大小要一致。
 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,幼年时曾虔诚拜月,长大后,因其超群品德入宫,但未被宠幸。某年八月十五赏月,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,觉得她美丽出众,后立她为皇后,中秋拜月的习俗由此而来。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,故少女拜月,愿 “貌似嫦娥,面如皓月”。

中秋节_01

  在唐代,中秋赏月、玩月颇为盛行。在北宋京师,八月十五夜,满城人家,不论贫富老小,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,焚香拜月说出心愿,祈求月亮神的保佑。南宋时,民间以月饼相赠,取团圆之意。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、砌宝塔等活动。明清以来,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,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、树中秋、点塔灯、放天灯、走月亮、舞火龙等特殊风俗。
  如今,月下游玩的习俗已不如旧时盛行,但设宴赏月仍很常见,人们把酒问月,庆贺美好的生活,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,与家人 “千里共婵娟”。
  中秋节的习俗众多,形式各异,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阅读全文


  当太阳抵达黄经 180°,穿过赤道,与地球两极连线垂直,便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 “秋分”。古籍《春秋繁露》中记载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”,这一天,全球昼夜时长恰好均分,此后北半球昼渐短、夜渐长,气温缓缓下降,秋意也在微凉的风里愈发醇厚,像一壶慢慢陈酿的酒,每一缕气息都带着时光的温润。​
  秋分的物候,藏着大自然细腻的时序密码。一候 “雷始收声”,夏日里轰鸣的雷声渐渐隐去,天空多了几分沉静;二候 “蛰虫坯户”,土里的小虫开始用泥土封堵洞口,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准备;三候 “水始涸”,随着降水减少,河流湖泊的水位慢慢下降,露出岸边的碎石与衰草,勾勒出秋日特有的清瘦轮廓。​
  田野间,更是秋分最鲜活的画卷。北方的玉米地一片金黄,饱满的玉米粒裹着浅黄的外衣,被农人掰下后堆成一座座小山;高粱穗子红得像火,在风里轻轻摇晃,仿佛在诉说丰收的喜悦。南方的稻田里,收割机穿梭往来,割断的稻秆整齐地铺在地上,空气中弥漫着新米的清香;田埂边的毛豆荚鼓鼓囊囊,剥开外壳,嫩绿的豆粒透着新鲜,随手煮一碗,便是秋日最朴实的美味。远处的果园里,苹果涨红了脸,挂在枝头像一个个小灯笼;梨子穿着黄衣裳,咬一口脆甜多汁;石榴则咧开了嘴,露出满肚子晶莹的籽,引得孩童踮着脚伸手去摘。​

金黄水稻田

  秋分的习俗,在不同地域绽放着多样的光彩。除了全国流传的 “竖蛋” 游戏,在北方,有些地区会在秋分这天吃饺子,“秋吃饺子暖”,热乎乎的饺子下肚,仿佛能抵御即将到来的寒意;还有 “送秋牛” 的习俗,民间艺人会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,再配上农夫耕田的图案,制成 “秋牛图”,挨家挨户送去,一边送一边说些吉祥话,祝福人家五谷丰登。在南方,“吃秋菜” 的传统更为盛行,除了野苋菜,人们还会采马齿苋、苦苣等时令蔬菜,或清炒、或做汤,讲究 “吃秋菜,去秋燥”。在广东潮汕地区,秋分这天要 “吃秋桃”,桃肉清甜,吃完后还会把桃核留起来,等到除夕时放在炉上烧化,寓意着祛除一年的晦气。​
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