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晨雾漫过田埂,草叶上的露珠凝结成细碎的冰晶,指尖触碰时泛起微凉的寒意,我们便知晓,寒露已悄然踏秋而来。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七个节气,寒露是深秋的序曲,更是自然向冬过渡的温柔注脚,它以 “露” 为笔,以 “寒” 为墨,在天地间勾勒出一幅清寂而丰盈的秋日画卷。​
  寒露的标志性物候,藏着自然时序的密码。古人将其概括为 “一候鸿雁来宾,二候雀入大水为蛤,三候菊有黄华”。此时节,最后一批南迁的鸿雁掠过天际,它们的鸣叫在澄澈的秋空里回荡,像是在与北方的土地作别;田间的雀鸟渐渐隐匿踪迹,古人便想象它们化作了滩涂上的蛤蜊,贝壳上的纹理恰似雀羽的斑斓,这浪漫的联想里,藏着对万物循环的诗意解读;而漫山遍野的菊花则迎来盛放期,金黄、纯白、浅紫的花朵缀满枝头,在清冷的秋风中散发着沁人的幽香,成为深秋里最动人的色彩。​
  相较于白露的 “露凝而白”,寒露的 “露” 更添了几分寒凉。此时昼夜温差进一步拉大,清晨的露珠在低温中易凝结成霜,农谚 “寒露寒露,遍地冷露” 便生动描绘了这一景象。在北方,田野里的作物已基本收割完毕,只剩下枯黄的秸秆在风中摇曳,农户们忙着翻耕土地、储存粮食,为过冬做准备;南方则仍是一派丰收的景象,晚稻进入灌浆期,饱满的稻穗低垂着,等待着农人弯腰收割,橘子树上挂满了橙黄的果实,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,空气中都弥漫着清甜的果香。​

菊花

  寒露时节的习俗,承载着古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健康的期许。“吃芝麻” 是寒露的传统食俗,《遵生八笺》中记载:“秋三月,宜食麻以润其燥”,芝麻性温味甘,有润肺生津、润肠通便的功效,人们将芝麻磨成粉,制成芝麻糊、芝麻糕,或是直接撒在粥里,在润燥的同时,也为身体积蓄抵御寒冷的能量。“饮菊花酒” 则充满了文人雅趣,人们采摘新鲜的菊花,与糯米、酒曲一同酿制,待酒成后启封,酒香中夹杂着菊香,浅酌一口,既有 “采菊东篱下” 的闲适,又暗含着祛病延年的美好愿望。此外,寒露前后正值登高的好时节,人们相约登上郊外的山峦,极目远眺,层林尽染的秋景尽收眼底,既能舒展筋骨,又能在呼吸清新空气的同时,排解秋日里的淡淡愁绪。​

杭白菊

  在现代生活中,寒露的意义或许不再局限于农时与习俗,却依然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。清晨出门时,人们会不自觉地添一件外套,感受着秋风带来的凉意;傍晚归家后,煮一锅热气腾腾的汤羹,或是泡一杯菊花茶,在温暖中驱散一天的疲惫。城市里的公园中,菊花展如期而至,五颜六色的菊花吸引着人们驻足观赏,拍照留念,成为秋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;郊区的果园里,采摘橘子、柿子的人们欢声笑语不断,体验着丰收的喜悦。​
  寒露是一首清冷而深情的诗,它没有春天的繁花似锦,没有夏天的热烈奔放,也没有冬天的银装素裹,却以独有的静谧与厚重,让人们在感受寒意的同时,也体会到岁月的沉淀与生命的从容。当我们漫步在寒露的晨光中,看露珠在草叶上闪烁,听秋风在林间低语,便会明白,每一个节气都是自然的馈赠,每一段时光都值得用心珍藏。秋深露重,愿我们都能在这清寂的时节里,沉淀过往,积蓄力量,静待冬日的到来,也期待着下一个春暖花开。

标签:二十四节气

本文链接地址:https://chencong.blog/er-shi-si-jie-qi-han-lu.html
版权声明:除非另有明确标注,本文章《二十四节气 - 寒露》系 蔥籽 独立创作之成果。任何对该文章的转载行为,均需以链接形式准确标明本文原始地址,以确保原创权益得到充分尊重与维护。本文章遵循《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4.0国际(CC BY-NC-ND 4.0)》许可协议进行授权,望各相关方严格遵守该协议条款,共同营造规范、有序的知识传播与共享环境。
扫码访问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