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四节气 - 处暑
处暑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,通常在每年公历 8 月 22 日至 24 日交节。它是反映气温变化的重要节气,标志着炎热的暑天即将结束,秋天的脚步逐渐临近。
“处” 有终止、躲藏之意,“处暑” 即表示炎热的暑气开始消退。从天文角度来看,处暑时节太阳到达黄经 150°,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,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日益减少,气温逐渐下降。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,此时南方地区往往还会残留着暑热的余威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“秋老虎”,而北方地区则率先感受到凉爽的秋意。
处暑的物候现象也十分鲜明,古人将其总结为三候:“一候鹰乃祭鸟;二候天地始肃;三候禾乃登。” 一候时,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,它们会把捕获的猎物陈列起来,如同祭祀一般,这既是为越冬储备食物,也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。二候 “天地始肃”,意味着天地间的万物开始凋零,树叶渐黄、草木枯萎,呈现出一派萧瑟的景象,这是大自然在为迎接寒冬做准备。三候 “禾乃登”,“登” 即成熟之意,此时黍、稷、稻、粱等农作物陆续成熟,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,农民们开始忙碌地收割庄稼,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。
在漫长的岁月中,人们围绕处暑形成了许多富有特色的习俗。
祭祖迎秋是处暑的重要习俗之一。处暑节气前后的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,俗称 “作七月半” 或 “中元节”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开始,就有开鬼门的仪式,直到月底关鬼门止,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。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,然后竖灯篙、放河灯招致孤魂;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,架设孤棚,穿插抢孤等行事,最后以关鬼门结束。时至今日,虽不如旧时盛行,但有些地方仍会举行祭祖仪式,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缅怀,同时也祈求祖先保佑秋季丰收、家人平安。
吃鸭子是处暑时节流传较广的习俗。古人认为鸭子味甘性凉,处暑吃鸭可以祛除夏天积存的暑气,避免秋燥。民间有 “处暑送鸭,无病各家” 的说法,在这一天,人们会宰鸭、烹鸭,或炖或烤,全家共享。有的地方还会将鸭子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,传递美好的祝福。
处暑之后,秋高气爽,正是出游赏景的好时节,“秋游” 或 “踏秋” 也是此时的传统习俗。人们会走出家门,来到郊外、公园,欣赏秋天的美景。山间的枫叶开始泛红,田野里的稻谷金黄饱满,空气中飘散着桂花的清香,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宁静与美好。在秋游过程中,人们还会进行一些娱乐活动,如放风筝等。风筝在秋日的高空中自由飞翔,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处暑不仅是一个节气,更是大自然季节更替的重要标志,它承载着人们对丰收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这些传统习俗也在代代相传中,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。
标签:二十四节气
本文链接地址:https://chencong.blog/er-shi-si-jie-qi-chu-shu.html版权声明:除非另有明确标注,本文章《二十四节气 - 处暑》系 蔥籽 独立创作之成果。任何对该文章的转载行为,均需以链接形式准确标明本文原始地址,以确保原创权益得到充分尊重与维护。本文章遵循《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4.0国际(CC BY-NC-ND 4.0)》许可协议进行授权,望各相关方严格遵守该协议条款,共同营造规范、有序的知识传播与共享环境。